网易体育

网易体育十二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一)_网易体育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_网易体育

网易体育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易体育 >>正文内容
网易体育十二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一)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19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时间: 版面: 字号:[][][]

编者按    1月18日下午,网易体育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8名委员作大会发言。本报摘编发言要点。(按发言顺序)


 

据联谊报    刘净非委员代表民革省委会发言:

跟着中国共产党走 携手奋进新征程

为画好最大同心圆凝心聚力。要不断加强五大能力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守合作初心,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守好“红色根脉”;要通过线上线下同时学,专家学者引领学,先进人物激励学,以“千家万课”同心讲堂、“同心圆梦”诵读会、知识竞赛等形式,以民革党员之家、政协委员会客厅等载体,画好最大同心圆。

为助力共同富裕资政建言。献良策,智往一处谋,树立系统化思维、数字化思维、现代化思维,对参政履职工作进行数字赋能,拓宽信息渠道、增强协同合作、推进常态履职。聚众力,劲往一处使,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人才体系,通过建立对口联系制度觅才引才,设立人才池、孵化营、预备队等载体,培育薪火相继的人才梯队。传佳音,心往一处想,结合数字化改革,推动“网上民革”迭代升级,运用新型数字化传播手段,提升宣传内容的时效性、趣味性、传播性、广泛性。

为助推祖国统一携手并肩。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增进共识,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网易体育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聚焦台湾青年一代、基层一线,依托祖统沙龙,为浙台同胞提供多领域交流平台,增强联络联谊。发挥海内外资源优势,汇聚力量,密切联系在浙台胞、台企、台青;构建台胞群体专项服务体系,发动法律、高教、金融、非公经济等领域的民革党员为台湾同胞提供服务;团结一切拥护祖国和平统一的海内外同胞,汇聚爱国统一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仇建平委员代表省工商联发言: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以高质量发展促共同富裕

争做爱国担当的坚定践行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家国情怀,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浙商的优良传统,把企业发展与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家乡富裕结合起来,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

争做创业创新的不懈奋斗者,再创民营经济发展新辉煌。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努力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力。牢固树立数字化思维,以数字化重塑企业发展新优势。

争做扩大就业的模范带动者,打造共同富裕的庞大群体。民营经济是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主体,要努力稳岗保岗,助力稳就业,推动低收入岗位转变成中高收入岗位,不断创造更多高收入岗位。要通过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打造产业链共同体,在畅通经济循环中创造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争做回报社会的先行示范者,持续擦亮责任浙商金名片。进一步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树立健康向上的财富观,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积极投身“知名浙商助力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行动”,助推山区县共同富裕;积极投身光彩慈善事业,让慈善捐赠真正起到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促进共同富裕的补充作用。

王轶磊委员代表民进省委会发言: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 优化“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

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破解基础数据获取难题。通过省政府大数据处理分析平台,形成全省“亩均论英雄”数据共享库,加大线上归集数据和动态更新力度,形成一个全面、可靠、动态的数据共享平台,为科学制定政策、有效落实措施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以推动差别化政策为突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目标。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实际可行的差别化政策,鉴于目前电力紧张的局面,可以在用电的差别化政策上进一步细化。在用水、用气差别价格无法制定的情况下,可对AB类企业实施用水、用气的费用返还、减免或补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以完善指标体系为抓手,提升“英雄”含金量。把权重最大的“亩产税收贡献指标”变更为“亩产税费贡献指标”,以利于更综合、更全面地反映企业对各地财政收入的实际贡献程度。将目前仅应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每万人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和“亩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指标,推广到更大范围和领域的参评企业评估指标体系中,进一步激发创新对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潜力。

以提高创新能力为导向,完善“未来英雄”保护机制。对不同产业、行业进行分类统计和广泛调研,测算出适合企业成长的初创期、发展期,对目前政策做出适当调整。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可制定专项评价通道,直接评定为AB级,通过精准和集成服务来培育、孵化更多“未来英雄”企业,帮助其成长为“专精特新”甚至龙头企业。

褚义军委员代表民革界别发言:

关于推动科技开放合作的建议

建好多跨协同创新“联合体”。出台我省创新联合体管理办法,探索建设一批跨主体、跨领域、跨学科、跨体制的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推广。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整合创新主体资源,形成一批有浙江标识度的行业创新标准。探索建立项目监理人制,入驻创新联合体,参与联合体组织管理协调等事务。建立有效的项目架构、要素保障、利益分配、知识产权共享、跟踪考核运行机制。

打好推动企业开放创新“组合拳”。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加快“企业研发服务在线”系统开发。完善科技金融政策,推出“浙科贷”专属融资服务项目、“创新保”专属科技保险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对创新联合体攻关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强化孵化基地建设,加快省实验室科研成果的产品化、产业化,助力高端产业发展。面向科技企业征集标志性产业链断链、断供风险,形成“卡脖子”攻关需求清单,全面推行“揭榜挂帅制”“赛马制”。

用好科技成果开放“共享网”。利用多个层面、多种渠道,推动科技成果共享,深化拓展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科技合作关系,发挥浙江侨务资源和浙商资源优势,建立科技成果共享平台。发挥创新载体的资源集聚辐射作用,分重点、分领域布局建设各类科技开放合作载体,充分发挥全省创新机构作用,重点推动国外技术项目人才落地。支持和鼓励省内企业与重点合作国家机构开展以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为目标的联合技术研发,支持和鼓励省内企业“走出去”设立或并购海外研发机构,推动研发与创新管理国际化。

周华富委员代表经济界别发言:

千方百计提升我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千方百计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构筑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大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或产业创新联盟,聚焦三大科创高地,持续开展“卡脖子”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制造业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研发人才,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超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建设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争取国家在类脑智能、先进芯片等未来产业项目的优先布局。

千方百计做强优势产业,着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梯次建立智能制造企业,加快建设“未来工厂”。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制定实施工业(制造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充分利用“双碳”形成的倒逼机制。

千方百计保障资源要素,全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推动资源要素向重大制造业项目集中,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推动能源、原材料向优势制造业倾斜,完善能耗双控有关政策,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增加大宗原材料市场有效供给,保障制造业的供应链稳定。推动政策向制造业优惠,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支持民营企业的助企纾困政策,建立健全制度化的政企互动机制,加快建设更加公平、更加包容的营商环境。

吴巍委员代表农工党界别发言:

聚力建设新材料科创高地

注重夯实平台,构建创新网络。发挥新材料实验室领航作用,积极融入国家实验室布局,结合各城市新材料优势领域布局重大科创资源。发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带动作用,开展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创新服务综合体集成作用,加快建设集创意设计、研究开发、技术中试、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打造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标杆。

注重要素集聚,激发攻关合力。优选一批需要省市联合攻关的重大专项聚力突破,在重点领域率先形成一批突围技术和引领产品。优化配置资源保障要素,建立健全土地、资金等重要资源跟着创新载体和重大项目走。转化共享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畅通重点产业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连接的渠道,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快速转化为高科技产品并形成产业链条,完善科技成果项目库和信息发布系统,推进科技成果资源数据共享共用。

注重培育龙头,壮大优势产业。加大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制订“一企一策”培育方案,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创新型企业梯队,建立高强度研发投入企业白名单制度。加强院企创新联动,建立系统规范的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管理体系,落实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完善创新联盟,支持龙头企业特别是新材料科创高地领军企业加强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和产业技术联盟,打造创新联合体,支持与国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体。

注重创新机制,优化政策供给。强化省域统筹,推动优质资源一体化配置,探索部门间横向联动新机制,统筹推进跨层级、跨领域重大事项。深化科技项目管理改革,简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率先开展项目招标揭榜制,实行项目实施“里程碑”式管理,探索实施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推进科技成果所有权的“权能分置”。优化创新人才引育方式,搭建全球、全国引才网络,加大对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的项目支持。

陈桂秋委员代表民建省委会发言:

关于加快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建议

完善分类分级梯度培育政策。将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列为长期发展战略持续进行培育扶持。深化“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分级分类建立企业培育库和统计评价体系理。建立全省层面重点扶持的“专精特新”细分行业产业目录,推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竞争力,维护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

锻长板增优势强化研发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参与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和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提升项目。增加创新成果与税收优惠力度的关联,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创新态势”分析,编制“小巨人”企业运营指数和科创指数,加强动态监测分析指导。

大力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谋划“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新智造标杆,形成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革典型应用场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支持中小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提升品牌绿色竞争力。在不同层级、不同行业积极探索实践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一批诸如共享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制造+服务”典型模式。

瞄准堵点难点开展精准服务。在浙江股交中心设立“专精特新”板块,推动建立“区域股交+专业服务商”的服务模式。推动设置“专精特新”专属服务区,开辟线上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专区和线下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服务专区,提供“一企一策”精准培育和帮扶。加强要素保障,支持各地把“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引进列入绿色通道,尽快制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细化落实项目清单。

胡伟委员代表致公党省委会发言:

科学构建知识产权服务链 提升服务产出供给质量

优化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布局高价值“创造端”。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创新高地,建立专利导航创新工作机制,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挖掘布局专利,强化重点产业专利组合和标准必要专利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构建以获取高价值知识产权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将专利创新数据资源利用融入“产业大脑”迭代升级建设。

推动知识产权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打造高效率“运用端”。强化浙江省专利奖对产学研合作效益突出的重大发明专利的评价和激励,提升科技成果与专利转移转化市场活跃度。推动组建创新型研发服务企业,加快推动高价值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规范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模式,加快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

加强知识产权合规体系建设,提升高标准“管理端”。探索国际创新管理标准体系与知识产权融合试点,建立知识产权政策宣传培训体系,做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构建指导和帮扶工作,重点开展“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帮扶。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强县和产业园区,强化知识产权联盟补链强链增链作用,协同打造重点产业长三角知识产权创新高地。

提升知识产权专业化监管力量,塑造高水平“保护端”。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迭代升级“浙江知识产权在线”,推动线上快速调解常态化机制,构建知识产权跨层级跨部门协同高效保护模式。争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创新监管方式,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行为,加大对商标囤积行为的省域治理。

加大知识产权市场化支撑力度,延伸高质量“服务端”。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知识产权跨层级跨部门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便民快捷公共服务平台,更好实现网上办、掌上办、24小时不打烊服务。发挥浙江商标品牌指导服务站、地方保护(快维、维权援助)中心等作用,扩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覆盖面。

陶骏委员代表台盟省委会、省台联发言:

补齐海岛区县发展短板 加快全省共同富裕步伐

强化规划战略导向,完善海岛功能布局。系统谋划陆海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做强海岛主导功能,优化调整战略留白用地,明确海岛功能布局和发展导向,打造一批功能合理、梯级联动、高效协同的特色功能岛。系统考虑海岛海湾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布局重点产业业态,重点发展大宗商品储备与深加工以及新材料、海洋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聚焦新兴产业服务配套和制造业提档升级需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和跨界融合发展。系统研究海岛区县共同富裕基本架构,优化考核评价指标,制定契合海岛地区实际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

补齐资源要素短板,增强海岛发展动能。实施水资源保障工程,破解海岛用水难,构建陆海丰枯调剂的水资源体系,实施主要岛屿水资源优化联调工程,优化海水淡化水入网水价补贴政策。破解海岛出行难,全域推进内联外畅立体综合交通网建设,提升陆海互联互通能级。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建“数字海岛”框架,推进新基建项目,完善海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创新土地利用方式,破解海岛用地难,探索新型海洋产业混合供地用地模式,提升海岛村庄造血能力。

优化政策制度供给,提升海岛群众获得感。做好山海共富政策对标衔接,推进海岛地区政策优化创新,培育一批海岛工匠和海岛雏鹰,探索海岛6区县“人才飞地”“科创飞地”共建共享。梳理一批民生福祉项目扩容提质清单。放大碧海蓝天生态价值,推进蓝碳碳汇产业培育、项目开发和碳汇交易。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