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

如何深化提升委员会客厅建设?他们这么说_网易体育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_网易体育

网易体育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易体育 >>正文内容
如何深化提升委员会客厅建设?他们这么说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18日  来源:同心苑   作者:张丹丹    时间: 版面: 字号:[][][]

据同心苑    17日下午,浙江网易体育召开深化提升委员会客厅建设专题理论研讨会。6位专家学者、5位优秀论文作者代表作交流发言。小同辑录要点如下(按发言顺序):

在政协和社群之间架起组织化的桥梁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余逊达

三年来,省市县三级政协一共创建了110个委员会客厅。这些会客厅主要分布在网络作家、高新技术、投资基金、新生代企业家等领域。这些领域覆盖面非常广、类型既多样化又高度专门化,用“界别”这个范畴来概括它们显然已经失之于宽泛,更合适的范畴应该是政治学、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群体”。

委员会客厅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最大的创新,就是把作为政协工作对象的一大批社会群体组织化,在政协与社会群体之间架起了一座组织化的桥梁。

进一步促进了党和人民的紧密联系,一方面把党的思想和主张更好地传递到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比较集中的领域及其他社会群体和个人中去,另一方面又能更好地把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想法、利益诉求、意见建议传递给党和政府。

提高了人民政协的工作质量,拓宽、深化、细化、精准化并在某些方面重塑了界别的工作,对凝聚共识、发挥政协作为专门协商平台的作用,以及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也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和担当提供了新的舞台,使想做事、能做事的专业声望高、具有代表性的委员,获得了发挥作用、做好工作、勇于担当的动力和条件。

促进了各个特定领域的发展和治理,委员会客厅本身是个平台,同时它也能建构社会网络,汇聚社会力量,在参与国家和地方治理的同时,也关注群体自身的治理,并能把参政议政与自身治理内在地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高了自身治理的效能。

打造具有凝聚力的共同体

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科社)

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刘力锐

委员会客厅是集空间、过程、关系一体的综合体。政治空间是基础,通过空间生产、空间在场和空间嵌入,提升委员和界别群众的政治体验;政治过程是关键,通过过程设计、过程组织和闭环运行,提升政治过程的凝聚效能;政治关系是目标,通过理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的关系属性,回归政协组织服务界别群众的本质功能和政治责任。

委员会客厅是一个新事物,推进它的稳健发展,还需充分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政协组织的政治引领力。要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委员会客厅的政治边界、功能、内容阶梯、发展方向;要加强制度创新,及时进行制度清障、制度对接和制度创设;要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政治风险。

发挥牵头委员的核心作用。牵头委员要善于获取潜在合作者可资利用的人力和社会原材料,即获取“原材料”的能力;牵头委员要善于形成治理创新的聪明实践,即能够以恰当的互动方式利用潜在的机会,以最低的成本产生期望的创新结果;牵头委员要善于应对可能出现的“暴风雨”,即有能力化解治理创新中遇到的外部不利因素和环境障碍。

调动界别群众参与政协活动的积极性。委员会客厅长青密码在于有效激活界别群众的持续参与。要让界别群众在参与委员会客厅活动中有获得感;要不断开发界别群众参与的具体场景,保持界别群众参与的兴趣;要不断推出便于界别群众参与的多元并存的渠道和方式,降低界别群众的参与成本。

委员会客厅的价值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教授

张祝平

同以往的界别活动方式相比,委员会客厅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显著价值特征:

第一,立足界别,又跳出界别,巩固和拓展了界别活动的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

第二,立足强化界别委员主体作用,重塑了界别活动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格局。

第三,立足规范化标准化推动协商民主实践,又注重精准分类施策、强化政治引领和思想引领,再造了界别活动的组织流程和工作机制。

持续推进委员会客厅建设、更好实现委员会客厅价值功能,要把更好发挥政协制度效能、更加广泛凝心聚力作为推进工作的主轴,进一步凸显“四个属性”、处理好“三个关系”、做到“三个自觉”。

“四个属性”,委员会客厅要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凸显“政治性”;要认真落实凝聚共识重要职责,凸显“统战性”;要以界别为依托,联系好、服务好界别群众和身边群众,聚焦民生实事、紧盯改革难事,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凸显“群众性”;要发挥好牵头委员的专业优势,凸显“专业性”。

“三个关系”,一是政协党组领导与委员主体的关系,二是标准化建设和分类施策的关系,三是“厅内”和“厅外”的关系,要高质量开展好“厅内”的活动,功夫还在“厅外”,尤其关键的是必须做好活动前的调查研究。

“三个自觉”,一是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主动围绕中心大局谋划推进工作。二是自觉加强对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探索。三是自觉适应“数字政协”改革要求创新现代化工作机制。

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做实

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从政治制度建设的高度看,委员会客厅最大的创新就在于“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做实”,在实践中进一步展现出人民政协制度的独特优势和治理效能。

从工作主体的角度,委员会客厅有助于强化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意识。“会客厅”的建立使委员履职“从政协会议履职走向社会履职、从被动履职走向自主履职、从个体履职走向团队履职”,实质上反映的就是委员联系服务群众意识和界别代表性的增强。

从工作对象的角度,委员会客厅注重在广覆盖的基础上做好分众统战工作。110家委员会客厅团结联系对象覆盖了海归人才、网络作家、高科技人才、金融人才、信息技术人才、律师、会计师、新生代民营企业家、侨商侨眷等40多类特定人群,这使得人民政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能够做得更加精细、精准。

从功能发挥的角度,委员会客厅通过丰富的活动激活了委员在政协履职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委员会客厅采取“4+X”的方式常态化开展主题活动,灵活运用座谈研讨、政策宣讲、论坛讲座、调研考察、专题协商、提案办理等形式,委员在政协履职过程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得以充分激活,大大提升了人民政协制度的治理效能。

下一步,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充分发挥专委会和界别等政协已有组织建制对委员会客厅的工作指导、资源支撑、平台赋能作用,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进一步提升实效性,结合界别特色策划一些长期性、专题性、小切口的活动,力求做深、做实、做透。进一步融入互联网,要更加“热情拥抱互联网”,结合“浙江数字政协”建设来思考和推进各项工作。

政协发挥凝心聚力作用的有效载体

杭州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教授

黎青平

委员会客厅具有其它平台载体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和特点,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对象的针对性、平台的下沉性、工作的规范性、力量的整合性、运行的开放性、功能的综合性。

委员会客厅与众不同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凝心聚力方面有其他形式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它在破解政协工作的三个难题的有效作用上。

一是破解政协委员与界别群众密切联系的难题。委员会客厅设在基层,以凝聚共识为着力点,寓思想引导于服务帮助中,架起了委员与界别群体的桥梁,解决了委员与界别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破解政协工作对界别群众扩大覆盖的难题。委员会客厅把工作平台建到新社会阶层人士的集聚区,创新团结联谊工作方式,达到“一个委员”影响“一众人群”的乘数效应,以进“厅”入“群”,有效扩大了政协工作的覆盖面。

三是破解基层政协工作相对薄弱的难题。市县政协存在“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委员会客厅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不要编制搭平台”的思路,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实行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整合政协委员力量,弥补了基层政协工作力量和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对解决基层政协“两个薄弱”问题有积极作用。

下一步,可以从扩大会客厅的合理布局、完善会客厅的顶层设计、提高会客厅的工作实效、培育会客厅的特色文化方面下功夫,使委员会客厅真正成为政协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有效载体。

委员会客厅的治理价值与发展路径

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

钟冬生

委员会客厅的特定群体对象性及其关联的思想政治引领,明显展现了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上的治理价值,主要有利益表达价值、凝聚共识价值、社会整合价值。

委员会客厅促进了社会整合与社会稳定,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对公共治理无疑具有推进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下一步,要从提升治理价值着手。

一是聚焦重大关切问题。聚焦党政中心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出实招、谋良策,这是会客厅工作的首要问题。聚焦群众关切,这是会客厅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聚焦社会发展,这是会客厅参与基层治理、有效服务群众的必然要求。

二是深入联系界别群众。会客厅建言献策、凝聚共识作用的有效发挥,必须建立于广泛深入真实的大众联系这一基础上。委员履职下沉基层,这是真实联系的重要前提,也是成功开展会客厅活动的基础保障。线上线下与网民互动交流,扩大联系大众的时空半径,才能获得更丰富更真实的民意表达。

三是促进利益平衡。进行制度优化,扩大政协委员参与,吸纳界外群众参与,组织跨界智库参与。

四是强化服务指导和文化滋养。要把政治建设贯穿于委员会客厅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引导界别群众不断提高政治觉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彰显时代精神的会客厅文化;建立有效的指导机制,使会客厅各项活动符合政协的统战性与政治性。

不断凝聚共识 画出最大同心圆

台州学院党委书记

台州现代教育政协委员会客厅

牵头委员

崔凤军

委员会客厅作为地方政协履职平台的一种新形式,是历史性、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是人民政协职能、民主协商实践、协商民主理论在新时代地方政协发展过程中的新产物。

委员会客厅建设应着力补足主体、机制和数字化短板,不断凝聚基于共同价值追求的“差异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

一是强化委员主体地位

健全委员团队进出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委员会客厅运行成效的评价考核,加强退出机制建设,打造真正“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委员团队。推行委员会客厅轮值“厅长”制度。可采取轮流主持或横向领导两种形式,前者指在牵头委员的带领下全体成员轮流主持各项活动,后者指以具体领域活动为基础,确定与之相关的成员担任领导者。

二是健全协同运行机制

强化市县政协机关的指导功能。转变部分地方政协机构工作思维,厘清地方政协机关与委员会客厅的职责边界。发挥政协机关的统筹功能。平级对接,加强同类别委员会客厅交流,推动经验共享;地缘对接,引导同一地区各委员会客厅联谊,突破各自“微界别”的局限。

三是加强数字赋能建设

建设委员数字“厅”。打造委员会客厅线上平台,推动委员会客厅工作流程再造、活动协同、资源共享、成果转化。借助委员数据库补齐委员素质短板。通过互补能力匹配,推动委员会客厅委员团队的组建或整合,同时通过委员履职素质能力提升的系统化设计,对委员进行针对性培训指导。

提升委员会客厅的价值功能

金华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

吕建伟

要始终把提质增效贯穿会客厅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有效的工作方法、手段和路径。

一是坚持特色优势

要注重彰显政协特色,学习交流是加强引领的有效途径,协商民主是基本工作方式,团结联谊是出发点,联系群众是最终目的。要注重发挥委员优势,突出牵头委员的特长,凝聚所在行业、所在领域人士的共识,努力放大会客厅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上的工作效能。

二是突出重点对象

要突出“聚”的重点,哪一类群体目前缺乏行业管理,但社会影响巨大,会客厅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哪一群体出现普遍性的思想顾虑、政策质疑、模糊认识,解疑释惑、增进共识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哪一行业出现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协商讨论、反映民意、建言献策就要聚焦到哪里。要提高“融”的艺术,要注重贴近走进融入三类社会群体,也要善于把工作对象融入到会客厅中来。

三是常态搭建载体

要以相关业务为载体开展活动,在交流中施以思想政治引领。要以委员履职为载体开展活动,进一步丰富会客厅履职的载体。要以网络渠道开展活动,让会客厅“协商始终在线”“工作永不掉线”。

四是不断拓展外延

在活动空间上,可以尝试打破固定场所限制。在工作对象上,按照活动内容,可以吸收海外华侨或外籍人员参与。

五是健全退出机制

客体层面,对于已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已经不是新的社会群体、党的组织或党的工作已经覆盖、社会影响力有限的群体,可以逐步退出。主体层面,通过建立健全优胜劣汰的机制,确保委员会客厅保持生机活力。

加强对委员会客厅服务指导研究

宁波市江北区政协主席

邹宇明

扩大“三个覆盖面”,让影响圈层“大起来”

扩大战略领域覆盖面,党政重大战略布局到哪里,会客厅就跟进到哪里。扩大社会群体覆盖面,新社会阶层集中在哪里,委员会客厅就建设到哪里。扩大前沿阵地覆盖面,典范窗口出现在哪里,会客厅就落地在哪里。

加强“三方协作”,让沟通合作“密起来”

加强委员会客厅与职能部门的协作,建立全面及时的信息共享机制,畅通信息渠道。加强委员会客厅与社会组织的协作,为社会组织提供综合性服务,实现社会组织协商与政协协商的有效衔接。加强委员会客厅之间的协作,建立更加通畅的互动机制。

发挥“三个优势”,让智力支撑“强起来”

发挥好政协委员的优势,进一步细化牵头委员和团队成员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发挥好政协智库的优势,在协同参与中广泛凝聚共识。发挥好专家学者的优势,更好地提升会客厅凝聚共识的效能。

健全“三项机制”,让制度体系“优起来”

健全服务机制,压实三级政协组织的属地管理服务责任。健全运行机制,加强委员会客厅活动经费保障,进一步修改完善会客厅工作规则。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委员会客厅退出、警示、提醒机制。

增强“三大赋能”,让内生动力“足起来”

增强数字赋能,加快推动委员会客厅上“云”步伐。增强文化赋能,积极培育“互学互鉴、同心同行”的委员会客厅文化和“公正理性、求真务实、平等互信、开放包容”的协商文化。增强宣传赋能,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会客厅建设的浓厚氛围。

推进委员会客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宁波市鄞州区政协主席

郑坤法

委员会客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具有“一线”优势、“开放”优势、“专业”优势、“机制”优势。

委员会客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要树立质效导向,既保持一定的参与热度,也促进有重点地开展履职。

“参与”与“主导”的关系。一方面要当好“参与者”,提出客观建议、提供必要支持;另一方面要当好“主导者”,牵头议题征集、问题调研、协商组织等工作。

“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既要紧扣党政中心工作要事去谋划,也要聚焦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去着手。

“单向”与“互动”的关系。既要加强“单向输出”,增强履职主动性和融入感;也要强化与其他主体的“双向互动”,扩大会客厅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参与度。

“专业”与“广泛”的关系。要立足自身优势,做深做实相关的协商议事活动;也要注意拓宽关注面,提升“会客厅”的民意基础。

提升“会客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质效的对策建议:

打造闭环运行机制。要扩大社会参与,确保协商更有针对性,确保协商有序推进,推动协商议事成果落地见效,及时做好反馈。

畅通载体渠道。畅通委员会客厅“向下”知情的渠道,创新群众“向上”反映的载体。

突出委员主体作用。精选委员下基层,广泛开展“内引外联”工作;完善保障促履职。

找准多方联动衔接点。注重“会客厅”属地镇街参与,注重吸引各界群众参与,凝聚工作合力。

融合履职促进双向发力。将凝聚共识融入工作全过程,把政协工作融入会客厅履职各环节。

广泛凝聚侨心侨力

文成县政协主席

刘金红

文成县是浙江省主要侨乡之一,为更好发挥身处海外的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广泛凝聚海内外侨胞共识,我们在意大利建立了海外政协委员工作室,以此为基础筹建“侨心汇”政协委员会客厅,通过互联网常态化开展活动,形成了“一厅一室一网”海内外联动履职模式。实践中我们感到,“厅、室、网”融合发展、联动履职是发挥委员履职载体作用、凝聚侨心侨力的有效工作路径,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中不断增强向心力。凝聚侨心侨力,首要的是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会客厅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是在畅通侨界群众利益表达渠道中扩大工作覆盖面。委员会客厅成员与侨界群众密切联系,能够更便捷倾听、有效反映海外侨胞的心声诉求,及时转化为协商建言、社情民意信息。要强化“为侨服务”宗旨,最大限度发挥好履职平台作用,传递党政领导和部门对涉侨民生问题的关切。

三是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广泛汇聚正能量。要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特点,采用海外侨胞尤其是新生代华侨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故事,凝聚正能量。

四是在搭建侨资回乡桥梁中服务中心大局。密切同华侨商会、侨团的经常性联系服务,为开展深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搭建务实高效的服务平台。

五是在加强团结联谊中不断扩大朋友圈。应充分发挥好委员会客厅牵头委员、团队成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凝侨心、汇侨智、聚侨力、维侨益”的服务工作。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