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

李继承委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入社会之策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_网易体育

网易体育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李继承委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入社会之策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31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教育过程中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的状况却日益显现。调查发现,我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虽总体能够适应浙江的教育,但因为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失学辍学的情况多有发生,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一些学生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入社会几个问题

  家庭流动性大,社会交际面窄,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障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往往居住空间局促,经济和生活条件较差,没有安静的学习空间。进城务工人员因工作忙碌、家庭流动、经济收入等各种原因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不高,有56.7%的家长对子女的学习从不过问。家庭教育与亲情交流缺失,使其子女产生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问题。

  日益增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给当地学校教学管理带来重重困难。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相对不稳定,从而导致子女频繁转学,调查中51.4%的学生曾因家庭搬迁而转学,有近11.7%的学生随家长多次迁移转学。生活环境的不稳定,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方法、纪律观念、行为习惯、团队意识、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等方面造成了很多不利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教材难易度与教学方法上的不适应,使他们进城后学业成绩分化明显。调查中,26.1%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认为老师讲得太快,25.2%认为内容太难,22.5%认为转学后教材不一致。这成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容易产生自卑、逆反、封闭等不正常的心理倾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想融入城市社区的意愿明显,但颇受方言和歧视的困扰,同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对自己的身份较为敏感。调查中,71.3%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愿意与城市市民子女交朋友,但有6.3%介意别人知道他们父母的身份,14.2%曾在融入过程中遭遇语言障碍。他们在遇到烦心事时,有14.4%的人选择不向任何人说,只有1.8%选择把老师作为第一倾诉对象,在人际交往上显得较为自卑、封闭。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入社会主要对策

  履行政府职责,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免费义务制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经费投入,继续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专项资金。研究推进教育资金有序流转,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教育资金的共同流转,使流入地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能享受流出地政府的教育财政补贴。

  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机制,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入社会。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作为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要尽可能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采取混合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在家庭教育方面,教育部门应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的指导,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或第二监护人普及家庭教育观念,使进城务工人员能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在社会教育方面,政府应加强投入,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弥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缺失的家庭教育部分,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搭建有利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

  充分利用社区的力量,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及其子女的关心。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层组织,可以调动社区力量,在节假日、寒暑期组织社区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参与实践性、互动性、趣味性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鼓励他们认识和感受城市社会,与城市孩子亲密接触,打破他们对城市存在的心理隔阂,在参与中接触社会、增强自信、融入城市。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