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

计时华委员:探索健全结对帮扶长效机制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_网易体育

网易体育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计时华委员:探索健全结对帮扶长效机制
发布日期:2012年10月12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省委、省政府历来对结对帮扶工作高度重视,近年来又进一步加大了结对帮扶工作的力度。特别是2008年开启了“集团式”结对帮扶、欠发达县和地区全覆盖的新模式,使结对帮扶工作驶上了快车道。各级党委政府也纷纷精心组织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在真结对、真帮扶上下功夫、见成效。结对帮扶工作虽然局面良好、成效明显,但仍存在工作开展不够平衡、结对模式不够多样、长效机制有待完善等不足。

  ●完善结对帮扶的运作机制

  建立科学的帮扶决策和管理机制。各地要编制结对帮扶工作规划,对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和结对帮扶一定要保证村级参与。帮扶决策乃至帮扶项目的出台,都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低收入群体的真正需求来确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帮扶项目的制定与审批要有专门的程序与方法,以避免帮扶立项中的“长官意志”和“寻租行为”,确保帮扶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建立结对帮扶的管理机制,明确帮扶行动的各主体尤其是受益方的责任、义务和利益,提高帮扶项目的实施质量,提高帮扶成果的实用性、长效性和成长性。

  规范结对帮扶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基于我省扶贫多个政府部门都享有职权、分头治理的特征,因此很有必要对传统扶贫职责分工进行重新梳理和布局,要理顺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与纵向协作关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谁是某具体扶贫行动的主要行动者以及谁是辅助者,必要时应设置建立在多部门基础上统一领导或协调的机构,以减少和避免扶贫工作中各政府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扯皮、职能错位、越位以及缺位现象的发生,以此提高扶贫中政府部门的执行力与实际工作效率。

  完善结对帮扶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机制。要更好地整合扶贫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整合各类支农扶贫资金,综合统筹安排,集中财力用于更急需、更有成效的项目。各个帮扶单位必须切实担负起对口扶贫的责任,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绝不能敷衍塞责,搞形式主义,更不能因已列入重点欠发达县的地区就缩减部门安排的专项资金。扶贫资金的审批与使用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与方式进行,要有相应的措施与办法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进行事后跟踪监督。要明确扶贫资金使用的相应违法责任,以法律责任的形式避免扶贫资金的被侵占或被挪用。

  ●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结对帮扶大格局

  随着我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逐渐显现,结对帮扶工作出现三个明显变化:一是在帮扶对象上,由主要关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转向既关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又兼顾其他城乡散居低收入农户(家庭),并且延伸至低收入线边缘容易返贫群体。二是在制度安排上,由主要是开发式帮扶转向开发式帮扶与社会救助保障式帮扶双管齐下。三是在主要任务上,由对生存贫困与生活贫困实施帮扶转向对能力贫困以及代际贫困实施帮扶。结对帮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广纳帮扶力量。要拓宽适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结对渠道,搭建适于自主自愿、可量力而行的参与平台,探索资金、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资源、就业、教育、心理等综合或单项帮扶方式,建立结对帮扶的评估、考核、激励机制和退出、轮替、接力机制。要强化公益舆论宣传和慈善公益道德,弘扬“向善”价值观,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结对帮扶营造更浓厚的舆论氛围。

  完善结对对象识别机制和帮扶内容对症对接机制。由县级统计监测机构牵头,扶贫、民政、财政、发改、人保、计生、残联等部门配合,按照贫困监测确定规模、村(居)民评议识别对象的方法,采取个人申请、村(居)民评议、乡镇(街道)审核、县(市、区)级核定的程序,确定结对对象。做到结对帮扶需结尽结、不缺不漏。结对帮扶工作重点县(市、区)要继续完善低收入农户(家庭)和易返贫农户(家庭)的建档立卡制度,非重点县(市、区)也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建档立卡工作,为按需结对、对症帮扶提供依据。逐步建立健全扶贫结对帮扶信息管理系统,对结对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及时、科学、准确的统计监测体系,为实施由眼前向长远、由物质向精神、由生存向发展、由脱贫向小康的“梯进式”帮扶创造条件。

  完善低收入群体的参与机制。要充分调动低收入群体在结对帮扶和扶贫开发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低收入群体作为结对帮扶和扶贫开发的决策主体、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和监督主体,认真落实他们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参与权,在结对帮扶和扶贫开发工作中掀起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业自己创的参与热潮。

  ●践行更具救助性、预防性与发展性功能的帮扶新理念

  发挥社会政策的保障作用。结对帮扶既要重视经济性要素的投入,继续坚持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同时又要重视社会性要素的投入,即以社会保障的形式为低收入者提供生计的保护、以社会救助的形式为低收入者提供抵御返贫风险的预防性保护。要统合医疗救助资源,把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卫生部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一整合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医疗保障范围,提高医疗救助效益。要整合优化社会救助体系,构建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以农村“五保”供养、灾害紧急救助、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援助、司法援助制度相配套,以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与慈善事业相衔接,法规完善、资金落实、管理科学、运作便捷的可持续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降低低收入群体因学、因病、因灾贫困和返贫的几率。

  加强结对帮扶的发展性功能。在宏观层面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扶贫政策与结对帮扶机制的创新,要合理界定政府在结对帮扶中的地位与功能,要充分重视经济增长的格局,以保证低收入群体能够从经济增长中受益。从中观层面看,政府要促进就业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要致力于为低收入群体创造谋生的机会与平台。在微观层面,要大力发展社会文化事业,要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比较充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特别是要保证基础教育与初等卫生保健的有效高质供给,以此来提升低收入者个人素质能力及其家庭保障能力。

  重视脱贫增收能力的建设。能力贫困,不仅是贫困和低收入的重要表现,更是贫困和低收入的重要致因。要格外重视贫困和低收入群体脱贫增收能力的建设。要大力宣传现代生产生活观念,转变安贫乐道、不思进取、多子多福、重农轻商、听天由命、坐等救济等保守落后的文化心态,增强贫困和低收入人群脱贫增收的意志和信心。要通过各种帮扶措施,加强务工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劳动者克服就业和创业中的技能障碍,通过就业和创业增加收入。要加大教育帮扶,确保贫困和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延长农村孩子的受教育年限,提高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普及率,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和职业技术技能,通过教育阻断贫困和低收入的代际传承。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要利用丽水市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契机,以点带面,推动我省开展以人口集聚为主线的城乡体制配套改革,深入探索扶贫开发融入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山区转型发展试验区,完善财政分类转移、生态补偿、山海协作等机制,探索低丘缓坡开发、省际合作开发、人才培养引进等政策。扩大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推进林权抵押和农房改造贷款业务,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房保险的覆盖。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