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

叶成伟委员:构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_网易体育

网易体育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叶成伟委员:构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布日期:2012年07月18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以及制度的总称。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属性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种网络覆盖城乡;满足群众基本需求,保障文化产品供给;实行文化品牌经营,服务方式不断拓展;强化基层队伍培训,重视人才素质提升;注重制度顶层设计,示范创建特色明显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工作认识不到位,发展状况不平衡。一是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特别是一些基层政府和综合部门的领导,对文化工作的机遇、责任和发展意识比较薄弱,没有把公共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视抓经济,忽视抓文化,理解肤浅、关心不够、激情不足。二是部分地方领导缺少文化自觉,认为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像教育、卫生那样受到全社会关注,有“只要过得去、不求上水平”的想法。三是有些地方的领导对党委、政府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没有好好学,没能认真把握,因而在工作实践中不能充分贯彻运用。四是全省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共文化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地区工作措施没有跟上。
  公共财政投入缺少刚性规定,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尚未形成。财政投入比重偏低。近几年,我省已经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支出,投入增长幅度在全国领先。但与全省经济总量和财政规模相比,与教育、卫生等其他社会事业相比,公共文化投入的总量仍然偏少,文化事业费增幅低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幅。而且,全省财政对文化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2008年为1.18%,2009年为1.22%,2010年为1.16%,2011年为1.01%。
  文化服务运行经费紧缺。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乡镇一级财政基本没有安排专门的文化经费。有的乡镇无法维持文化中心的正常运转;有的农村文化设施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有的文化遗产因保护经费不足,损毁、失传严重。各级广播电视台和广电网络公司普遍负债经营,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压力较大,长期维护的保障资金还没有完全落实。
  财政投入资金使用监管不够。前几年,为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省政府专门出台扶持政策,提供分期经费补助。但一些地方在获得前期补助款后,后期建设没有到位。由于有关部门没有加强对项目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实施全过程监督等原因,导致项目建设停滞。项目建设单位既不能申请验收,也无法要求后续补助经费,存在着乡镇文化站建设不落实情况。
  社会力量参与激励机制薄弱。由于我省针对文化赞助方面的法律规章不明确,现行政策少且不具体,文化赞助未能享受税收优惠;宣传、引导力度不够,社会力量捐助公益文化事业缺乏引导机制;能够提供给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文化产品总量偏少,导致社会力量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设施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管理服务水平较低。一些站(室)存在名不副实的情况,有的标准不足或挪作他用。《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的规定,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文化员平均缺编比例为22.6%,“挪作他用”与“专职不专用”现象比较普遍,兼职比例超过90%。不少地方的乡镇文化员为招聘人员,待遇落实不到位。一些基层文化工作者感到自己“姓文不干文”,多种因素造成“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尽责”现象。
  传统服务方式和现代传播手段融合矛盾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公共文化的网络建设等硬件配备还比较滞后,通过网络传输文化资源的手段还很欠缺,传统的公共文化网络传输方式与先进的网络传输手段在技术层面难以全方位融通。二是基层公共文化队伍运用数字化网络设施的基本技能缺乏,造成文化共享工程使用难度大。三是在文化资源和产品供给中,提供传统节目的共享资源与现代网络的传播方式产生落差,造成高端的数字化产品送不到硬件配备比较低端的农村。
  网络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工作滞后。政府部门与院校、院团等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社团等社会组织的文化资源整合、共享不够,还未有效搭建各种文化资源的整合平台。
  产品供给存在供不适求现象,需求反馈机制亟须完善。文化服务“供不适求”现象比较明显。公共文化供给存在着“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送非所需、需不能送”等问题,“供不适求”现象直接影响到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一些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以及农家书屋配置的书籍,因不适合农民阅读成了摆设,有些村一月只有一人次的借阅量。在实施广电进渔船工程中,也存在认识和需求上的差异。
  有效需求反馈机制尚未较好建立。文化部门对城乡居民繁多的公共文化消费需求掌握不够,反馈机制缺失;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单位不能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产品,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基层文化服务机构不健全,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低。基层文化服务机构不健全。2006年,在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一些县(市、区)对乡镇事业单位以职能划分进行分类改革,将“农技推广服务、文化体育服务、社区卫生院、村镇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村级会计代理”等社会公益性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乡镇公益性事业中心。许多地方撤销了乡镇文化站设置,或与其他机构合并,有的地方“一套班子,多块牌子”,出现了“文化机构数量减少、文化人员编制减少、文化服务数量减少”的“三少”现象。
  基层文化人才总量缺、素质低。我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总体处在人才少、文化程度低、专业弱、年龄结构不够合理的状况。据2010年统计,全省27208名乡镇(村)文化工作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32.65%,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者仅占9.13%。有250个乡镇文化站没有专职人员,有780个乡镇文化站没有一个中级职称从业人员,占乡镇文化站总数的51.62%。
  村级文化员力量薄弱。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终端地位的行政村(社区)承担着具体而繁重的任务。但行政村(社区)的文化员,绝大多数由村委会成员兼职,他们没有职级,多数人没有补助。
  文化志愿者建设工作滞后。我省文化志愿者的参与机制有待健全,保障激励机制有待建立,覆盖市、县(市、区)、乡镇三级的文化志愿者管理服务网络有待完善。
  文化服务法律法规不完善,政策执行缺乏约束力。公共文化服务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立法总体比较滞后,相关内容散见于一些单项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省还没有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专门的法律规章与实施意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地方主要领导对文化工作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主要靠领导号召、文件规定和部门自觉。
  文化服务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我省多数地区还没有就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形成比较系统的绩效考评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监督、考评和问责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严格的考评体系缺位,造成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好坏、服务是否到位、是否满足了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等指标与执行情况,无法开展有效监督与问责,难以确保群众得到真正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
  
  进一步推进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若干建议
  
  站在实现“两富”现代化浙江的高度,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切实担负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职责。要健全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把公共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要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形成公共文化建设的合力。要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分阶段地把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紧抓好。要加强文化领域的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文化系统各级干部与文化工作者的领导能力、人文素养、管理水平和工作实效,努力成为领导和发展文化事业的行家里手。
  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一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刚性投入。建立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能力相匹配、与文化强省建设需求相符合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确保财政投入的增幅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二要改革公共财政投入方式。采用政府招标、集中采购等形式,重点在提高已建设施的实际利用率上进行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发挥财政在消除城乡、民族区域文化建设差距中的积极作用,扶持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四要增列公共文化设施日常管理维护费用,并将其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五要继续加大对广播影视系列惠民服务工程的投入。抓好欠发达地区资金补助政策的落实,完善广电系统的对口帮扶机制。
  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财政资金使用和项目监管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管,做到“投入有序、监管到位、使用合理、效果保证、群众满意”,以良好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产品供给、规范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
  引导社会力量自觉参与文化服务。一要探索建立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的多元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文化服务。二要进一步降低农村文化服务市场准入门槛,通过政府扶持、鼓励无偿捐赠、企业冠名、形象展示、重大文化活动推介、建立文化基金会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三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抓好国家关于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落实。四要完善文化领域的投融资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文化企业上市步伐,加大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提升文化网络运行实效。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机构的功能职责。要进一步界定县(区)以上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的公益机构性质,明确乡镇(街道)文化站为事业机构独立法人资格,发挥他们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特殊作用。
  促进文化设施提能增效。上级图书馆、文化馆、体育中心、中心剧场要积极开展对基层相应馆(站)的业务培训,为他们提供工作指导、技术支撑和活动统筹,使各职能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网络内发挥积极作用。文化、广电等有关部门要努力推广地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能增效的成功经验,要着力在强化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运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文化设施使用的实效。
  强化文化资源整合和传播方式创新。要依靠现代科技与网络技术,抓紧研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在现代网络环境下的传播方式。从服务理念、提供手段、文化内容、业务流程等方面入手,加强传统服务与现代网络传播的融合,提高文化创新和传播能力。省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牵头做好网络文化资源的整合,把分散在政府有关部门与院校(团)、大众传媒等领域的文化网络资源统筹到大平台,尽量实现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扩大互联网优惠免费使用范围。一要采取鼓励政策和措施,促进电信、移动、数字电视等公共网络服务提供单位加快新技术的研发与运用,提高互联网的运行速度,改善互联网应用环境。二要扩大公共场所互联网免费使用范围,降低城乡居民使用互联网收费标准。三要对困难群众使用互联网、有线电视实行优惠或免费,让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广播影视和互联网服务。
  创新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保障群众多层文化需求。强化政府供给公共文化产品主渠道作用。一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市场及文化单位的关系,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方式。统筹安排公共文化惠民年度规划,充分发挥文化、广电服务体系和各类场馆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重要作用。二要推进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和应用,提升网络数字传输能力,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发展,坚持均等、普惠原则,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三要研究改进“2131”工程的片源供给机制,推广农村电影放映固定和流动、室内和户外、公益和商业相结合的成功经验,提高农村群众观看电影的实效。
  推动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市场繁荣。一要促使文化资源逐步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共同配置,形成文化产品供给充足、供需对接的良好格局。二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少、设施差、水平低等情况,实行文化服务倾斜政策,重视保护、挖掘、提升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资源。三要建立公共文化产品群众需求信息反馈机制和平台,引导群众参与需求表达和文化供给相关决策。四要在保障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五要强化公共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导向性,做到群众评议、专家评论和市场评估相结合,形成科学评价体系。
  完善弱势群体基本文化需求保障措施。要进一步实施文化扶贫工程,完善弱势群体和外来务工群体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体系。推进《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进企业”行动实施意见》的落实,引导企业建设职工文化。要推行文化活动中心对外来务工人员实施补助或免费开放,继续扩大省、市、县群艺馆为外来务工人员开展优惠或免费的文化培训。实行“文化低保”,发放“文化消费卡”,提高文化受益者的素质和能力,掌握主流文化普及和宣传的主动权。
  强化文化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有效支撑。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机制。一要形成公开竞争、动态管理的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选拔办法,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努力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文化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二要建立基层文化适用人才选聘的特殊办法。健全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文化站、广电站工作人员从业资格认证、资质考评、录用等制度。三要通过政策导向,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文化工作,引导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形成基层文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一要“优化存量、优选增量”,对现有的文化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合理调整岗位,促进结构优化。新招录文化人员,要按照基层文化工作需要与要求,把好准入关。二要深入实施“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有关部门要采取定向培养等方式,推选农民文化骨干到大专院校进行专业训练和系统学习,提高基层文化队伍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三要建立调动基层文艺工作者、文化专业人员和业余文艺骨干创作积极性的有效机制,努力提高基层公共文化队伍的创作水平。
  发挥民间文化骨干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要健全基层文化志愿者参与机制,完善覆盖市、县(市、区)、乡镇三级的文化志愿者管理服务网络。要充分发挥民间文化骨干和志愿者队伍在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加强业务指导,不断提高文化服务水平。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法律体系,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快推进公共文化立法进程。要尽快研究出台《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浙江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浙江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性法律法规,修订完善已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政策,依法明确界定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外延与服务标准,为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法律保障。
  建立严格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绩效考评体系。一要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标。使体系建设项目化、指标化、规范化、制度化,成为可衡量、可检查、可考核的硬要求、硬任务、硬指标。二要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评责任制。试行公共文化发展指标考评排名办法,加大督查考核,一级考核一级,每年通报全省各市、县(市、区)、乡镇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形成刚性的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三要探索建立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绩考核评价制度。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