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

许建平委员:“蓝天”不是“监测”出来的_委员观点_委员风采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_网易体育

网易体育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风采 >>正文内容
许建平委员:“蓝天”不是“监测”出来的
发布日期:2013年08月23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我国用短短一年时间就在全74个城市编织起一张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一些监测点甚至还做到了如天气预报一样24小时实时发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此次全国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设可谓雷厉风行,但综观各地对污染物减排的积极性与建设PM2.5监测点的热情相比,似乎南辕北辙,很少有城市针对产生PM2.5的源头治理亮出“杀手锏”。根据环保部门的保守预测,即便按照“十二五”规划设定的目标减排,也需要10年时间,才能恢复到2005年的城市空气质量水平。
美国大约花了25年才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况且,欧美国家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至少20年才着手对PM2.5进行监测并公布PM2.5数据。而我国明知在社会、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污染排放居高不下、环境处于高负荷运转,以及城市机动车、能源消耗和人口增长等均难以较快扭转的大背景下,却依然在快马加鞭地编织全国环境空气监测网。
真该为各地各级政府和环保系统敲响警钟,监测并发布空气质量数据只是监测PM2.5的一种手段,再高端的进口监测设备和再密集的空气监测网,也是监测不出“蓝天”的!为此,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PM2.5是由近百种元素和上万种分子混合而成的粒子或粒子束,成分复杂。采用任何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都难以精确测量出PM2.5的浓度。而大气污染则是一个区域概念,在某个季节同一个气候条件的控制下,污染会互相产生影响。再加上PM2.5粒径比较小、传播距离远,周边传输对一个城市PM2.5的贡献率极高。为此,建议环保部门从实际出发,不去硬性要求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建多少个监测点,同时,进行统筹规划,尽早出台《我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十二五”规划》,提出全局性解决方案,实行区域联防联治。
目前,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已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要求布设了PM10国控监测点,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测网络。为此,建议在PM10监测点上增加监测细颗粒物(PM2.5)的仪器设备,既可降低建设成本,又方便两者监测数据的比对,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更适用于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研究。同时,由环保部门联合当地气象部门共建本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优化监测点布局,共享监测数据。此外,各地环保部门应将监测重点放到细颗粒物(PM2.5)排放集中的工业园区内,以及车水马龙的主城区和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上,即强化对污染监控点的建设,因为只有这些真实的数据才能唤起政府、企业和民众对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视、责任和担忧,才能起到了监测PM2.5的真正作用。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各地当务之急不应该只是监测,而是要提出并实施行之有效的减排措施。要进一步加大煤改电、煤改气的力度,推广清洁能源,还要加大老旧机动车更新力度,更要抓好建筑工地的扬尘控制,并加强对全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