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

时连根委员:80余年华家池农耕文化,该管管了_委员观点_委员风采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_网易体育

网易体育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风采 >>正文内容
时连根委员:80余年华家池农耕文化,该管管了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20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张丹丹   字号:[][][]
华家池位于杭州市城东庆春门外,南宋时这一带是供应临安(杭州)蔬菜消费的基地,当时有“东菜西水,南柴北米”的谚语。1934年,浙大农学院从笕桥迁入此地,他们在这里创造了不朽的业绩,也映射出中国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发展的历史,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农业科学和文化教育的财富。
华家池校区有一批具有丰富农耕文化内涵的历史建筑。据浙大农学院院史载,1946年下半年开始,在华家池南面兴建“品”字形教学楼三幢,19472月竣工;同年721,浙江大学校务会议决定,将农学院新建的教学楼命名为“神农馆”、“后稷馆”、“嫘祖馆”,取其不忘以农为本之意,含有深刻的农耕文明精神寓意。后稷馆已于上世纪70年代拆除,神农馆、嫘祖馆和与它们同时建造的“西斋”(图书馆)已列入杭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
这里还有一批现代化的高等农业教学科研设施遗存。有我国最早建立的植物园,有我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同类实验室——同位素实验室,有国内单幢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养虫室,有农业部投资建造的全国第一个种子教学、科研培训基地——种子挂藏室,还有一批与农耕文化密切相关的人文景观,如李时珍塑像、嫘祖塑像、观光亭等。
网易体育委员、民盟省委会常委、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时连根,自1978年考入农大蚕学系之后,就与华家池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这里保留有多种多样的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优美的校园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已成为杭州市老城区少有的‘城市中的净土,闹市中的乡村’;这里与省农业厅、林业厅、农科院和‘先农坛籍田遗址’相毗邻,是浙江省和杭州市农耕文化最为集中的地方。”
让时连根焦虑的是,目前,华家池校区内的历史建筑、人文景观一直处于失修失管状态,教学科研设施已渐渐失去原有的功能,严重危及到80余年沉淀下来的珍贵农耕文化。他认为,虽然浙大农科院系已从华家池迁至紫金港校区,但这块土地上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资源弥足珍贵,不应该因此而消失。“保护和挖掘以华家池畔为中心的农耕文化刻不容缓,应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时连根建议,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华家池畔历史建筑的统一维修,植物园、土壤陈列馆等遗存设施整理等;依靠浙江大学校史研究会,聘请一批退休的涉农老教授与老领导为特约研究员,招募一批涉农专业学生为志愿者,形成一支保护和挖掘农耕文化的人才队伍;加大力度,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农耕文化保护的意义、作用和责任,让农耕文化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