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

当前位置:分部视图“lyb/位置导航123”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正文内容
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网易体育委员献智献策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14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周大彬 钱真 郑锐 周霜 徐建平 汤媛媛 何于盛 陈红威   字号:[][][]

编者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四大”建设为载体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大湾区建设,加快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全力推进大通道建设,切实提升大都市区能级。围绕这一热点话题,参加网易体育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


 

据联谊报    致公党省委会专职副主委章月燕委员:扩大长三角 文旅合作圈


6e0e21b550844f99a9ff4a21fd1753f5.jpg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长三角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5A级景区5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01个、国家一级博物馆20家、国际级旅游度假区9个、世界遗产9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77个,具有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重大潜力。此外,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体系,为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高质量推进三省一市文旅一体化发展,构建文旅合作新格局,对于提升长三角都市群综合实力具有深远意义。

而打造世界级旅游都市群体系,参考国际先进经验,应具备国际化旅游品牌、现代化营销体系、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等要素。因此,结合长三角旅游发展现状和特点,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科学布局,创新性构建合作模式。成立长三角旅游工作推进小组进行精准攻关,具体包括产品研发组、品牌营销组、数字化资源组、会议产业组、绩效评估组等;建立长三角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绩效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评估管理;扶持发展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产业体系。

拓宽视野,高起点打造“创意旅游”示范区。长三角地区有着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发达的数字经济、文创产业基础,以及一流的艺术院校,这为打造国际“创意旅游”示范区提供了有力支撑。建议以“艺术为魂、科技为翼”,实现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对中华文明、江南文化、都市文化的多样诠释,通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性思维,打造别具特色的长三角“创意旅游”示范区。

资源整合,多维度打响区域品牌。多年来,三省一市推出“乐游上海”“水韵江苏”“诗画浙江”“锦绣安徽”等品牌形象,从一定程度上诠释了各区域的资源特点。但同时,也给人一种类型化、同质化的感觉,特别是面向国际市场,显得缺乏情感共鸣。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打响国际化的区域旅游品牌。

协作共治,高标准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建议携手开展“满意消费”建设,积极创建“长三角放心消费示范区”;减少行政壁垒,开设“长三角旅游企业服务专窗”,推动审批结果跨区域互认;提升城际服务配套,多点设立长三角旅游服务咨询中心;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联合推进长三角文化和旅游“一卡通”,实现居民共建共享城市文化和旅游同城化服务。


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市委会主委马梅芝委员:打造长三角康养旅居


1f26c160b6b340b58b37ed4b196e09b5.jpg


乡村是大自然创造的,适合居住;城市是人类创造的,适宜奋斗。在浙江乃至长三角,如果要选择可以养老的地方,相信衢州、丽水这两处“绿地”会是许多人的首选。

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了打造长三角幸福美丽大花园、人民群众在健康养老等领域跨区域公共服务获得感明显增强等愿景。这讯息令人倍感振奋,建议以衢州、丽水为核心打造长三角老年康养旅居基地。

“金窝银窝不如有几个鸟窝”,这是时下很多老年人口中的流行语,反映了康养旅居在老年人眼中的受欢迎程度。长三角区域是中国大陆整体经济实力最发达的区域之一。这个区域中,老年人追求更高品质养老生活的意愿更强、条件更足。在衢州、丽水两地多次调研后发现,两地生态资源得天独厚,随着两地发展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概念的日渐清晰,“旅游+康养”项目和设施的不断优化,“衢州有礼”“三衢味”“丽水山居”“丽水山耕”等品牌的树立,打造长三角老年康养旅居基地有了良好的现实基础和发展前景。

因此,建议通过统筹谋划、政策扶持、试点先行等举措,推进长三角老年康养旅居产业基地打造。比如,建立高层次的跨区域统筹协调机制,确立衢州、丽水为打造长三角老年康养旅居基地的首批先行先试基地;建立长三角城市圈(群)内的一、二线大城市与衢州、丽水之间相对稳固的老年康养旅居产业合作发展机制,进而形成长三角区域内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对养老协同发展试点、长三角医保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金融政策等的扶持,为养老模式探索、长三角区域合作实践提供全方位的示范性解决方案。


民革省委会副主委叶鉴铭委员:拓展杭州都市圈经济腹地


bbe44f71d8dd452899d1a2dc451de99d.jpg


拓展都市圈经济腹地,拉长战略纵深,对于杭州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意义重大。建议着眼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前谋划外向发展战略,将拓展杭州都市圈经济腹地及早提上日程,扩大“朋友圈”,下好“先手棋”。

着眼国家战略,注重杭州都市圈与经济腹地的整体定位。杭州作为都市圈“头部城市”,应全力当好都市圈与经济腹地间要素流动的主导者和协调者角色,并着重围绕杭州打造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构建杭州作为中心城市,和杭州都市圈、经济腹地三层级大协作、大集聚、大流通、大辐射的发展格局,从而构建组合型大都市圈。

强化主动作为,积极推动杭州都市圈与腹地经济的协作发展。着力突破自然地理和行政区域限制,加快构建以杭州都市圈为内核,以黄山和衢州为跳板,覆盖浙南温州、丽水,浙中金华,皖南和“皖江城市带”,赣东北和海西经济圈等区域的共生发展空间,形成新型杭州都市圈与经济腹地互动发展的局面,同时加快产业转移和承接。

突出节点城市,打造杭州都市圈连接经济腹地的枢纽。重点培育黄山、衢州两市作为都市圈和经济腹地的重要节点城市。发挥空港联动,在完善黄山和衢州的高铁和高速的基础上,打造杭州国际机场的喂给港,提升杭州向经济腹地的辐射能力。

放大溢出效应,打造泛钱塘江流域产业经济带。以金华、衢州、黄山、宣城等城市作为泛钱塘江走廊产业布局的核心区域,加快建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以及部分技术密集型的泛钱塘江产业走廊,形成地域生产综合体。

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杭州都市圈与经济腹地之间的要素流动。破除经济腹地的行政区域制约,推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一体化,丰富大都市圈经济主体功能,为杭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


湖州市政协副主席李红委员:建设紧密型联动发展区


e0d88ba262894c88a12d1278bd463904.jpg


《浙江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以嘉兴全市域、湖州市区为重点,共同构建一体化示范区紧密型联动发展区。建议从四个方面加强紧密型联动发展区建设。

加强体制机制的协同联通。紧紧抓住“十四五”规划编制契机,紧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规划进展,积极争取参与到重要规划编制研究中,确保紧密型联动发展区要素安排布局与示范区紧密衔接。争取把发展区项目优先纳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规划,在永久性基本农田优化调整等方面实施指标、政策等倾斜,优先保障与示范区共建园区及承接产业项目所需的土地。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政府流程优化再造,在政策上争取与示范区一致。积极参与长三角“一网通办”建设,设置服务专窗,推动长三角政务服务线下异地办理和全流程线上办理。

加强平台载体的共建联通。抓住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机遇,鼓励发展区主动对接,携手共建跨区域多层次的产业创新合作平台,加快推进现有省级综合体的建设。同时,有序规划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性、引领性的综合体。加强研究和统筹,优化顶层设计,争取更多国家级、省级产业项目落户。支持湖州南浔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以“万亩大平台”建设为契机打造共建园区,建立“示范区研发+协同区转化”和“示范区总部集聚+协同区生产落户”的合作模式,实现一方空间拓展一方经济增长的双赢局面。加大对发展区交通规划的指导和对接,高起点谋划提升交通能级和平台承载能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产业集群,为承接示范区及长三角优质数字经济项目谋划好空间。

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快沪苏湖铁路、苏台高速等项目建设,争取把嘉湖城际轨道、长三角地区水乡旅游线列入区域交通规划近期项目。紧抓沪苏湖高铁建设机遇,深挖嘉兴湖州古镇“世遗”内涵,联合开发一批高品质生态精品旅游线路,推出长三角江南水乡旅游精品线路和畅游古镇特色旅游产品。

加强公共服务的共享联通。鼓励上海优质教育资源来紧密型联动发展区开展合作;与示范区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和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建设职业实训基地;与示范区合作建设居民健康信息平台和数字化医疗协作体系,吸引示范区内高端优质医疗机构来此建设分支机构和专家工作室;探索与示范区医保养老“一卡通”。


嘉兴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市委会主委薛佳平委员:握成一个拳,同守一片天


46406b82c6eb4be7bedd37e7ac584c2e.jpg


自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成立以来,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在推进机动车污染治理、船舶排放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协作机制仍存在权威性不足、科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区域统一标准缺乏等问题,再加上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区域大气污染协作治理还未得到深度推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协作治理提供了重大契机,建议多措并举推进协作治理。

增强协作机构的权威性。目前,大气污染协作小组构架简单、高度依赖协作配合,再加上各地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对跨区域的违法行为不能直接作出处理。同时,协作小组缺乏督察权,无法对区域大气协作治理有效监督。因此,建议给予协作机构区域督察权,确保各项协作治理措施的落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的标准体系、规范体系研究,组建大气污染协作治理专家咨询团队,为协作治理和应急联动提供技术支撑;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开展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主要污染物来源解析、污染成因、传输通量研究;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支撑能力。

加强区域信息共享。目前,部分区域污染物排放清单不完善、更新不及时,导致区域预测预报准确性不高,加上各地气象条件的差异性及污染物生成机理的复杂性,无法准确评估不同区域的污染贡献,从而导致量化区域减排目标无法制订。建议实现长三角地区国控、省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和区域站、背景站、超级站数据实时共享;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科学评估不同城市对区域大气污染的贡献,实现科学化、定量化、目标化的区域污染协作治理。

建立生态环境统一标准。目前,各地工业污染治理实行属地化治理机制,缺少区域统筹,各地污染排放总量目标分配与监管也缺少区域性管理手段,重点行业的环境准入标准尚未有效衔接。建议出台区域排放标准,根据环境容量划定重点地区;根据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水平,建立大气补助基金,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提供智力、财力支持,提高相对落后地区的治理积极性。


民进宁波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徐建成委员:集成推进一体化 这个“接口”不能松


bc546ebae21645f1a3af82b4db7a1d7f.jpg


先行探索,率先融入,是浙江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建议结合浙江实际,衔住省际合作接口,集成推进一体化。推进路径要找准、担当作为要发力、决策投入要专注。

加快形成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核心城市交通枢纽。通过交通廊道建设,调整和优化工业用地布局,提高省域经济腹地的韧劲。交通可以改变就业环境、营商环境,促进人才流动,可以让企业寻找到新的机遇;可以大大提升物流服务网的分布质量,增强公共服务圈的效能。这其中,铁路是关键,城际铁路是关键中的要点。建议充分发挥“三铁融合”网作用,通过建设杭州、绍兴、宁波的城际公交化通勤,减轻公路运输压力和环境污染。

加快推进甬舟一体化的治理制度创新,争取浙江自由贸易区赋权扩区成熟度。在口岸领域和海事管理领域,积极争取将宁波和舟山纳入同一关区和同一海事监管区域,实现同港同策。建议设立甬舟一体化合作基金,探索筹建跨区域的政府投资公司,负责两地合作的重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两地在港航物流、海洋产业等实力较强领域的科研、教育合作,构建跨区域的产学研联合体,促进浙沪港口与自贸区合作联动。

衔住长三角生态文化旅游圈,推进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把“史前文化”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接轨国家文化外交外宣的思维,立足文化中国的大格局,把浙江的文化故事讲好,把中华文明的源地、圣地和文明曙光讲透、讲实。系统性深化浙东运河的研究,正确认知浙东运河与江南运河的历史融合关系,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样本打造。积极建设省域内“四条诗路”文化带,加强日韩使者等在浙境内的诗作、画作的整理研究,促进当代中日韩文化交流与合作。打破行政区域的壁垒,冲破文化自守的篱笆,着眼于文化繁荣和发展,着眼于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抓住机遇,撑开长三角文旅产业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