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

当前位置: 首页 >网易体育专题>百名主席进百厅讲党史>红色打卡地>>正文内容
他把墨水当成红糖吃 快来义乌品一品真理的味道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03日 来源:同心苑   作者:韦悦 蒋蕊瑶   字号:[][][]

据同心苑    今年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

要求推出一批精品红色旅游线

引导干部群众实地考察学习

“同心苑”约请

政协委员当“导游”

为你介绍浙江各地的

红色打卡地

重温红色历史

感怀峥嵘岁月

今天

义乌市政协委员

楼雅景

带我们来到

陈望道故居

品一品“墨水”的味道

委员名片

楼雅景,义乌市政协委员,义乌至诚税务师事务所所长。

真理的味道,比红糖还甜

陈望道(18911977),著名语言学家、社会学家。

1915年初,24岁的陈望道东渡日本留学,他十分喜爱阅读日本经济学家河上肇等人翻译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文章,其中就包括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启程回国,应聘任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国文教员。在因从事语文课程改革而引发的震惊全国的“一师风潮”中,陈望道被称为“四大金刚”(陈望道、夏丐尊、刘大白、李次九)之首,“一师风潮”让陈望道得到了锻炼和教育。

1920年春,29岁的陈望道回到家乡义乌分水塘村,在年久失修的柴屋里,用两条长凳支起一块旧门板,既当床铺,又做书桌,凭借一盏油灯,夜以继日,伏案译书,就连一日三餐和茶水也常常是由老母亲给他送去。

有一次,母亲端了粽子放到他的书桌,还在粽子边放了一碟红糖,催促他趁热吃。过了一会,母亲在屋外问儿子还要不要再加点红糖,陈望道连声答话:“够甜,够甜了。”然待母亲进屋收拾碗碟时,却发现儿子满嘴都是墨汁,而红糖一点没少。原来陈望道全神贯注于译书,竟把砚台里的墨汁当作红糖蘸着粽子吃了!

网易体育总书记多次讲述了陈望道“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

正是凭着这样一种顽强的意志,陈望道在这个僻静的小山村里,完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的全部中文翻译。译稿经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于19208月在上海印刷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次公开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全文。

《共产党宣言》的刊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建设,对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奠基作用。陈望道、分水塘村也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陈望道故居

“高高一池塘,莹莹三千方,西流泽义乌,东灌润浦江”,水出东西,故名分水塘。

一进入分水塘村口,浓浓的红色气息便扑面而来,白墙上的红船特别显眼,上面写着“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

陈望道故居是一幢建于清宣统年间的庭院建筑,一进五开间,左右厢房各二间,开间前檐有天井,设有照墙。201910月,这里被评为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望道故居”由汪道涵题写。故居门楣上写着:桂馥兰馨。桂花的香味兰草的芬芳,彰显着主人家的追求。

陈望道的祖祖辈辈耕种于斯,生存于斯。直至祖父辈,仍以务农为主,但同时开始兼营靛青的制作和买卖,又从事染坊行业。由于经营有方,积攒了一些家产。陈望道的父亲陈君元读书不多,思想却非常开明,他变卖田产让子女走出山村求知问学,不仅送三个儿子上了大学,还不顾村里守旧派的非议,毅然将女儿也送到县城女子学校去读书。他克勤克俭,购田置业,在清宣统元年建造了一幢楼房,也就是现在的陈望道故居。

故居始建于1907年,历时3年才完工。屋内精美的雕花、牛腿,都是由陈望道的父亲陈君元专门前往浙江东阳,请了一批能工巧匠回来雕刻,历时3年才完成。

如今,分水塘村根据“一街一居一房一馆”的总体规划打造陈望道故居景区,一街是大天井老街,一居是陈望道故居,一房是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柴房,一馆就是望道展示馆。

现在在大天街老街上,有望道邮局、宣言诵读厅、初心承诺厅以及传统文化展示厅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参与不同的主题活动。

望道展示馆以一颗初心、两条线索、三个角色构建了陈望道革命先驱、教育名家、学术大师的形象,全景铺陈了一位共产主义者的光辉人生,更彰显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

观故居

品真理味道

真的有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