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

鄞州科技创新驱动纪实(下)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_网易体育

网易体育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鄞州科技创新驱动纪实(下)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18日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徐峻 陈纪蔚 李建新 苏靖 邱爱民 章燕飞   字号:[][][]
本网讯    鄞州,一片“插根筷子都能生根发芽”的创业之地,一座“太阳每天都新鲜”的创新之城。
活跃其间的,是一个把创新渗入骨髓的智慧群体。掌握谋略的企业掌门人,拥有技术的海归人才,手握资本的风险投资人,要转型,他们紧盯世界第一方阵的产业领域;要升级,他们在坚守的行业里做到顶尖至臻。
服务其间的,是一个把创新融入工作的政府体系。谋划全局的决策者,勤奋工作的机关部门工作人员,扎根基层的党员干部,他们时刻把创新理念融会贯通于日常工作,为这片土地的创新培育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
鄞州,借助资本力量,推进科技创新风生水起;依托人才支撑,集聚起科技创新优质资源;释放政策能量,培育科技创新良好环境。居高声自远,鄞州居于资本、人才、政策三大元素高地,让科技创新这盘棋越走越活,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四射。
资本:追逐领先科技
有投入不一定有创新,没有投入一定没有创新。鄞州这块地方的创新激情,之所以如此炽热,主要是有一批把创新渗入灵魂的企业家,有一股追逐创新的资本洪流。
企业家们有胆魄,有智慧,长袖善舞,运用资本的力量;他们执着创新,让自己站在创新的巨人肩膀上。在这里,创新与资本结合,汇成巨大力量。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种创新理念与资本力量的融洽,已经在企业家群体中成为一种自然觉醒,且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纳米级金属材料,这个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颗粒,是让数码产品和电子产品变得轻薄的神奇材料。这种金属材料全世界只有四家工厂能生产,其中一家在中国,就是鄞州区的广博集团。王利平,就是让纳米级金属材料产业落户中国的“狂人”。
创新的选择,需要先人一步的洞察力。做文具起家的王利平,本来已经在文具产业做得风生水起,“一堆纸张进去,一个本子出来”,生产水平已经初步智能化。但他一直在寻找文具产业之外的新产业。
这条转型新路,王利平很疯狂。1995年到1996年,他连跑八趟美国,终被美国移民局请进小房间问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5月,他在纽约第五大道第45街一个地下室里,找到了当时研究纳米级金属材料的中国留学生。
在王利平看来,文具产业是一个“能看到明天怎么样的产业”,纳米新材料产业是“虽然明天不一定成功、但后天肯定灿烂”的产业。这种对创新的痴求,让他在这个未来产业中一掷千金。
整整13年,王利平四处网罗人才,聘请国外“夜光工程师”,招纳业内专家学者,给股权,给高薪。如今,外籍工程师就有十几人。
整整13年,王利平把文具业积累的利润,大把投入到纳米级金属材料的自主加工设备研制上。被杜邦垄断的纳米级银浆,随着广博的加入,每公斤价格从上万元下跌了近一半。
王利平说:“民营企业搞转型创新,可用‘险绝’两字形容,这么多年的坚持,这么巨大的投入,想想都后怕。”正是他的坚持,如今“广博纳米”一只脚已经踏入了上千亿美元级的巨大市场。广博集团已经形成传统文具与纳米金属材料“两翼齐飞”的新格局。最明显一点,是广博产品的含金量大大提升,一集装箱产品卖出去,“从几万元变成了几百万元”。
68岁的赵吉康则因为大胆投入创新,而获得了“赵大胆”和“赵大方”两个绰号。
中国第一批打着民族品牌出口的电梯;中国第一批能生产“无齿传动曳引机”的电梯工厂,曾获6个“全国第一” ;电梯装进了哥伦比亚的总统府……从电梯配件到电梯整机,他的欣达机电集团销售额从几千万元变成如今的十几亿元,贯穿其间唯一不变的是“大胆创新”。
他的技术创新、设备更新举动,让他被人称为“赵大胆”。他说:“创新需要不计成本,卖一元钱东西,可以拿九毛钱来创新。”电梯工厂成立初期的1996年,公司销售额不过6000万元,可他毅然贷款5000万元购入德国产电梯主机加工设备。巨大的利息压力,让他时常在半夜里惊坐起来。凭此一举,赵吉康在国内获得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齿轮传动曳引机”生产能力。全球第一批电梯无齿传动曳引机甫一问世,体积变小,噪音变小,节能两成。赵吉康马上敏锐盯住,又是一阵“疯狂”投入,很快试制出获得6个“国内第一”的新型电梯。十几年间,赵吉康在研发技改上的投入累计达6亿多元。电梯领域的生产设备中,他的企业八成以上都是购进德国、日本等制造的世界顶级装备。
他的延揽人才举动,让他被人称为“赵大方”。他在鄞州民营企业中很早就为招聘来的大学生在城里买商品房,每人两居室,90平方米,不用自掏一分钱。2012年,他再次掏出5000万元,为集团技术人员解决住房难题。电梯技术部经理俞礼园告诉记者:“技术人员每年可以调工资,固定双休,5年以上就给住房,攻关有项目奖金,发明有专利奖金,创新有革新奖金。”
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资本是逐利的,但更是逐新的。鄞州区如今集聚了53家创投基金。蜜蜂成群,肯定有鲜花盛开。追问这些投资人,我们可以看到鄞州创新之路的另一番风景,领略这里创新的肥沃土壤、浓厚氛围、优良基因。
于伟霞,是亚商资本“宁波创业加速器”投资基金的总经理。这只基金,是国内知名投资基金与鄞州合股创建的第一只外来创投基金。 第一期筹集1亿元基金,在2011年一年间就顺利投资完毕;第二期1亿元规模的基金,今年启动,项目遴选非常丰富,预计今年底就可以投完……高效率,多选择,这让于伟霞大为感慨:“鄞州企业基础扎实,企业家创新意识强烈,政府服务完善,这让我们投资人十分兴奋。”
于伟霞的兴奋并非客套话。“美康生物”是她参与投资的一家生物试剂企业,2011年投入1500万元,尽管同业多,竞争激烈,但“美康生物”仍然以每年利润翻番的速度迅速增长。眼下,企业上市申请材料已经上报证监会,上市在即,双方皆大欢喜。鲍海明领头的“泰来环保”也是于伟霞的得意之作,投资一年间,企业销售额就已经超过1亿元,让她喜出望外。
“鄞州企业家的创新冲动和创新速度,吸引我们来到这里。”说这话的,是海邦人才基金的管理者谢力。这位年轻人给我们讲一个案例:“立芯射频”是一家物联网RFID电子标签生产和应用解决方案的企业,去年12月刚刚落户鄞州。公司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家智能电网、苏州食品溯源、广汽本田汽车等项目。海邦基金刚一投资,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企业落户才一个季度,当季就有4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鄞州企业家的新型投资理念,让我们惊讶。”赛伯乐中国投资公司“甬科基金”创始合伙人叶聚利,则从另一角度观察鄞州企业家。他的1亿元基金全部由7名当地民营企业家筹资成立,其中不乏一些鄞州本土企业家。这些传统制造业企业家,如今拥有的现代投资意识,让叶聚利倍感振奋。“这些企业家敢于拿出真金白银,让风投基金操作运营,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如今在鄞州,企业创造的利润,上市公司的融资,创投进来的资本,政府支持的资金……滚滚资金洪流,正集聚在技术创新的刀刃上,为鄞州下一步创新积蓄着新的能量。
人才:集聚优质资源
创新驱动,人才为本。创业鄞州,精英引领。一名领军人物,就能带来一个创新团队,解决一批技术难题,带动一个新兴产业。
当下,全球人才转移有两大趋势:一个是发达国家科技成果、科技项目、科技人才加速转移,一个是海归科技人才加速转移。这两个“加速转移”, 鄞州人意识到了,也牢牢抓住了契机。仅近三年,全区就累计引进人才3.5万名,省级以上“千人计划”特聘专家8名。
——无中生有。高端人才的落户,带来的是新兴产业的扎根,有力改变现有产业格局。
身材魁梧、憨态可掬的鲍海明,是鄞州土生土长的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这位加拿大海归,如今是“泰来环保”公司的技术带头人和运营者。
鲍海明手头,有一个全球领先的第三代垃圾处理技术——“热解汽化焚烧系统”,适合低热值、小吨位的垃圾处理,非常适合小型城市、城镇。嵊泗县嵊山镇是孤悬海外的小岛,以前每天25吨生活垃圾全靠船外运,如今运用这项技术建立垃圾处理厂,垃圾不用耗费外运,每吨垃圾还能发电300度。而这,正是当下中国城镇化改革势必带来的巨大市场。
鲍海明告诉我们:年底,占地50亩的垃圾处理核心设备制造工厂,就要在鄞州投产。这将带动一批鄞州原有的制造企业,为之设备配套。公司输出的垃圾处理工程,不仅在国内城镇要大量应用,而且可以走出国门。目前,伊朗62个城市中有60个想引进这个技术项目……可以预见,一个集垃圾处理设备、工程外包于一体的垃圾处理产业,将在鄞州“无中生有”,迅速崛起。
鲍海明的经历证明,一个巨大的改变已经在鄞州出现:过去,人才围绕资本、政策资源要素走;现在,资本、政策资源要素跟着人才走。
——有中转优。招智引才,让现有产业插上科技翅膀,传统产业照样能飞得更快更高。
空调制造是鄞州原有的传统产业,奥克斯集团一直是鄞州的龙头企业。这些年,当空调产品的节能要求越来越高时,奥克斯能否继续风光再现,一直让人捏把汗。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程德威的到来,让这个疑问有了肯定的答案。
虎头虎脑的程德威,让奥克斯在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依然虎虎有生气。他带来的是与世界同步的变频空调技术,让奥克斯拥有了自己的变频空调机械结构设计技术、制冷系统设计技术和电控系统软硬件设计技术。公司不用购买别人的变频技术产品,成本不升,质量有保证,市场销售也不落后。如今,奥克斯公司三分之一的空调产品为变频空调,市场竞争能力保持全国前列。
更欣喜的是,在程德威的主导下,20多人的核心创新团队在奥克斯成立,从研发设计到终端产品的全系统研发初显成效。奥克斯可以有条不紊地跟住全球同行,不再手忙脚乱地被市场需求牵着鼻子走。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如今,鄞州企业家正在面向全球招揽人才,“海外工程师”成为鄞州人才一大亮点。诺布尔制衣是鄞州区一家老羊毛衫生产企业,却拥有一个海外设计团队,包括2名意大利人、2名俄罗斯人,一年可以提供400个款式,加上本土设计师,一年可以有上千个新款推出。在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出口形势困难的情况下,企业去年依然有3亿元的销售额,利润3000多万元。如今,鄞州大力开发以“海外工程师”为主的外籍专家人才队伍,对引进“海外工程师”的企业实行年薪资助,近3年鄞州区累计资助91名“海外工程师”,补助总额达到2880万元。
政府:培育创新环境
“要像爱护阳光、空气和水一样,爱护创新基因,让其弥漫在鄞州的角角落落。”这正是鄞州党委、政府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标。
“支持创新,就是支持未来”。碰到每一个鄞州的领导干部,走进每一间鄞州政府机关的办公室,你都有可能听到这句话。
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陈伟俊斩钉截铁地说:以最大的力度、最实的举措、最优的作风,大抓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集聚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营造创新创业这个“第一环境”,更好地服务质量新鄞州建设这个“第一要务”。
——择优产业,回答“往哪里创新”之问。
在鄞州区五乡镇的中国南车宁波产业基地,容积只有1牛奶纸盒大小的超级电容器,目前已经在这里研制成功。这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的落地开花,是鄞州“产业选择”的神奇魅力。神奇的超级电容器,是当今世界尚无前行者的一个新能源公共交通装备产业。
其实,这只是鄞州选择中国南车集团落户的一个“副产品”。当初,中国南车集团只想在这里落户一个机车整车装配基地。是鄞州人借梯登高,看到了这家央企背后的巨大“产业宝藏”。整车装配基地还在做前期土地整理,他们看到了南车集团的超级电容器项目,马上“抢先一步”上马。没有厂房,因陋就简,拿出一个纺织企业的旧厂房,如今两条世界最先进的年产100万只7000F超级电容器的流水线已付诸生产。今后,这样的生产线将达到12条,年产600万只超级电容器。
借助南车,鄞州成套装备制造业第一次有了“大家伙”。重型机车组装线,大功率内燃机车,要上马;大型盾构机,小型城市地下管网掘进设备,要上马;地铁车厢、城际列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矿山设备,要上马。
借助南车,鄞州原有企业重获商机。鄞州当地的外贸公司借助原有渠道,将南车机车首次卖到了拉美古巴,6000多万美元的订单让南车拓展了拉美新兴市场。当地的欧琳集团专门盯住南车机车成立公共交通设施的设计公司,进军公共交通设施的艺术设计产业。一洲集团将与南车合作成立智能交通产业企业……仅去年一年的前期筹备期,南车在宁波的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就拉动了周边企业1亿元的新产值。随着产业基地现代公共交通车辆研究院、超级电容应用研究所和现代储能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的设立,可以预见,围绕南车集团,鄞州今后将崛起一个数百亿乃至上千亿级的现代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这样的产业选择,鄞州还在继续。由华人科学家带来的全球新芯片项目,如今已与鄞州签约,明年7月第一批产品下线,如果顺利,这里将实现中国自己的“芯片梦”。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在鄞州规模以上工业的占比已经达到28.8%
——集聚人才,回答“谁来创新”之问。
人才储备的制高点,决定着鄞州经济未来的制高点。
吸引追梦人,留住追梦人,让每一个追梦人都能在鄞州梦想成真。制订政策,打造平台,吸引人才,鄞州人在集聚人才方面做得扎实。
在鄞州区潘火街道一片田野中,建设中的中物科技园区里,已经矗立起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房。今年7月,这片面积8.6万平方米、投资近4亿元的园区,将成为中物院及国内外高科技项目和高端人才的重要承载平台。5年前,远在四川绵阳的这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与鄞州共同成立了中物院技术转移中心宁波分中心,期间组织了院地互访交流10400余人次,建立了1个无损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和3个院士工作站,引入和推进实施重点项目近10个,组建公司7个。同时,中物院还与区政府共同出资1亿元建设激光与光电研究所,打造激光与光电领域工业化技术研究、开发与服务平台。
像这样的平台,鄞州还有很多。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科技园动工建设,强化项目超前培育,引进企业6家,打造海内外“清华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创新128产业园”集聚效应明显,成为省第二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鄞州产业化基地加快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将力争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技信息孵化园主体工程结顶,全力打造集高科技孵化项目和高层次人才于一体的高端创业平台……
筑巢引凤,天才英才皆为我用。如今在鄞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4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有52家,院士工作站有11家,海归、博士等一批精英活跃其间。鄞州区的目标是到2016年专业技术人才要达到12.5万人。
——配置资源,回答“怎么创新”之问。
经济学家熊彼得说,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些所具有的要素,比如土地、人力、资本进行重新的整合。
鄞州区区长陈国军说: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将资源配置到更需要的地方,而剩下的则交给企业和市场。政府配置资源,好像鞋匠做鞋子,企业从小孩变成大人,脚越长越大,就要不断给更适合的鞋。
比如,对于新兴产业和初创型企业,鄞州的创新字诀就是“宠”。
不久前,鄞州区成立了首个中小企业集合债权基金,首期募集5000万元,其中政府引导基金认购1000万元。他们的想法就是,为有市场、有前景的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必要资金,防止他们断炊。到2016年,区内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将达到50亿元。
鄞州区在宁波第一个引进了杭州银行宁波科技支行,一年多来已累计召开20多次银企对接会,走访了300多家中小企业,共发放科技信贷资金5.7亿元。他们前几天又引进了中新力合公司,这是省内一家有名的科技金融企业,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有了这样的精心呵护,一批初创型企业茁壮成长。从孵化器毕业的泰来环保,开创了鄞州科技环保产业发展先河;奥林科技作为鄞州软件信息产业领头羊,目前已是全球创新型云计算平台服务提供商……
而对于传统产业、落后产能,创新字诀则是“逼”。
鄞州人认为,世上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产业发展一旦插上科技翅膀,就能飞得更快更高。他们以推广应用现代制造模式为导向,给现有产业换上科技武装。“机器换人”正成为眼下鄞州制造企业的新潮:天波港联电子通过机械手代替人工,企业员工从1200名削减到了500名;双鹿电池通过引进自动化设备,一个车间员工从70人精减为7人,日产量却提高到70万只……
鄞州人无疑是市场资源配置高手。他们把资本、人才、政策三大优质资源高效配置,相得益彰,获得科技创新的更大力量。这就是我们在鄞州找到的又一个答案。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