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

文史资料里的“红帮裁缝”故事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_网易体育

网易体育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繁花》火出圈!“仗剪”走天涯

——文史资料里的“红帮裁缝”故事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6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郑连乔 景士杰 鲍蔓华   字号:[][][]

据人民政协报 随着电视剧《繁花》的热播,“红帮裁缝”再次被大家广泛提及,笔者在浙江省宁波市政协出版的《宁波帮系列丛书》——《宁波帮与中国近现代服装业》一书中,找到了关于“红帮裁缝”的详细记载。

创造了五个第一

奉帮裁缝又称红帮裁缝,是浙江省宁波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已经在201087日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奉帮裁缝(红帮裁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技艺精致的著名人物有:王才运、金德钦、金兴君、金达迎等。

“红帮裁缝”起源于清末民初。宁波是当时最早对外贸易的港口城市之一,许多裁缝师为外国人(也称为“红发”)裁剪衣服,由此得名“红带”。“红头发”最初是荷兰人的名字,后来通常指欧洲人。在老上海,“红帮”指的是西式服务业或制造业。在中国服装史上,“红帮裁缝”创造了很多第一:中国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套、第一套店、第一套理论专著、第一套工艺学派。这些“第一”里,“荣昌祥”的身影不可忽视。

1910年,王才运在上海南京路开设了当时最豪华的三层十间门面的“荣昌祥”呢绒西服号,成为上海滩名气最大的专业服装店。1916年,开始独资运营。孙中山、章太炎、梅兰芳等名人都曾来此制作西装。

“天下三主,顶大买主”

红帮业内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加工足料,精工细作,永不走样”,依靠刀功、手功、烫功、车功的综合运用,红帮裁缝在实现西服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达到平、服、顺、直、圆、登、挺、满、薄、松、匀、软、活、轻、窝、戤的成衣效果,实现西装工艺美向艺术美的转化。

人虽高矮胖瘦、各有千秋,但在红帮裁缝眼里,扬长避短是基本。他们有生动形象的行业术语来描述特殊体形,如对于驼背的人称之为“小牛背”,溜肩的人称之为“美人肩”等等。一个多世纪的摸爬滚打,红帮裁缝们不仅造就了“四功”“九势”“十六字”的独门技法,也练就了一双能够“以目代量”的“火眼金睛”。20世纪,随着“泰记”“良友”“汤麦世”等红帮西服店陆续在上海南京路兴起,被称赞为西服业头块牌子的后起之秀“培罗蒙”与“皇家”也相继打出了“不偷工,不减料,洗十次八次,不更动‘小样’”的口号。

宁波有句老话:“天下三主,顶大买主”。在讲究技艺的同时,红帮裁缝十分重视无微不至的服务,无时无刻不为客人“把脉”,成就了最早“用户画像”。

政协委员带头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红帮裁缝”大展拳脚,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只是开一间“三层十间门面”的西服店。杉杉、雅戈尔、罗蒙、爱伊美、太平鸟等一大批服装巨头在宁波崛起,常年位居销量榜前列,宁波的时尚纺织服装产业已超千亿量级,是全国最大的制衣基地和出口城市,当之无愧成为中国服装产业里“最靓的仔”。

作为红帮裁缝的发源地,1997年,奉化被命名为“中国服装之乡”,2021年,红帮裁缝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本土企业罗蒙正汇聚各方力量,争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红“纽”乡愁——红帮文化两岸交流工作室的成立让发祥于奉化、传承于两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红帮裁缝技艺迸发出新的活力。宁波市奉化区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红帮裁缝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金达迎告诉记者:“工作室成立近两年来,聚焦文化交融、技艺交流,推进服装专业人才和专门技艺的学习互动,推动民间文化的交流参访,探索以红帮裁缝技艺为载体、开拓两岸青年创新创业的新领域,让工作室成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交融的真正纽带和窗口。”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